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 通知公告
黔南州农业农村局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履职和美丽贵州建设工作情况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24年,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在州委、州政府和省农业农村厅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全力抓好农业领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厚织农业绿色发展底色。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全州农膜回收率持续稳定在85%以上,全州秸秆综合利用率均稳定在88%以上,全州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7%。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等18家单位印发的《关于推动职能部门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现将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履职和美丽贵州建设工作情况予以公开。

一、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压紧压实责任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局党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将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局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职责,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深入实地调研督导,推动畜禽粪污、化肥减量、农膜回收等领域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二是抓责任压实。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加强谋划部署,先后印发了《黔南州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保护事项清单》《黔南州2024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方案》,明确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及各部门具体工作职责,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较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服务保障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三是抓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及时在局党组会、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等会议上学习贯彻,进一步增强了“共抓大保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1月以来,通过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等组织学习贯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6次。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靶向发力推动问题整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按照“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的要求,对中央及省级反馈问题,分门别类制定措施,当下能改的问题立行立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限期整改,确保开准“药方”、对症下药。二是强化问题整改跟踪督办。建立整改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问题整改。通过问题整改周调度方式,每周调度问题整改进度,通过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开展座谈等形式跟踪调度问题整改推进情况,有力地推动问题整改。三是实行问题整改闭环销号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各级督察反馈农业生态环保问题整改销号程序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等工作程序,推动问题排查整改清单化、责任化、节点化管理,确保各类问题闭环整改。目前,省农业农村厅督查反馈的172个问题完成整改161个,阶段性完成1个,整改率94.18%;未完成整改的问题均制定措施,明确时限,抓紧整改。

(三)紧盯重点领域,持续抓好农业生态环保各项工作

1.化肥减量工作稳步推进。抓好科学施肥,推进多元替代化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强化宣传培训和“三新”示范推广(新技术:增施有机肥、水稻侧根深施、油菜种肥同播;新产品:缓释肥料、水溶肥;新机具:种肥同播机、无人机撒肥),化肥减量工作持续推进。2024年制定印发了《黔南州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黔南州2024-2026年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884.57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为93.37%,推广“三新”配套技术面积6万亩,制定或更新发布肥料配方296个。

2.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有序推进。狠抓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强化植物检疫,抓好农药减量增效及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各项工作。持续推广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控制、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扩大统防统治覆盖面,2024年全州发布病虫防治预警信息305期;完成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568万亩次,完成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271万亩次。2024年度全州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728期,完成培训7.89万人次,发放资料8.47万份。普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科学安全用药知识和技能,宣传有关农药管理的法律法规、农药真假识别等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防控水平。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全州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2903个,其中县级存放点12个、乡镇转运点112个、村级暂存点1265个,建立农药生产企业回收点1个、农药经营门店回收点1078个、种植基地回收点435个,实现县、乡、村、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经营户全覆盖。

3.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稳步提升。制定印发《黔南州2024年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方案》,开展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建设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及扶持废旧农膜加工利用生产线,引导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开展农膜回收。全州共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227个。强化农膜回收宣传,充分利用“全国生态日”、打击非标地膜“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等,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全州共计开展农膜宣传活动38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293份,技术培训68期次,全州农膜回收率持续稳定在85%以上。

4.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稳步推进。印发《黔南州2024—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方案》,4月组织召开黔南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部署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并压实工作任务。强化分类施策技术培训,全州通过宣传引导,积极采取品种、种植结构调整、叶面阻控、水分调控等技术措施,积极推动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

5.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成效显现。印发《关于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联合州生态环境局印发《黔南州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联合行动,以液态粪肥管道输送还田、畜禽养殖场粪肥发酵还田、畜禽养殖大户粪污堆肥发酵还田、有机生产还田、农村散养户水泡粪还田等模式推广种养结合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2024年,全州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7%。

6.秸秆综合利用逐年提高。制定印发《黔南州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推进秸秆“五化”利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4月组织召开黔南州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攻坚行动工作部署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9月在龙里县组织召开了水稻、玉米秸秆堆沤腐熟和机械捡拾示范展示会。切实加大秸秆就地堆沤腐熟还田技术的宣传与推广力度,鼓励引导规模化种植大户利用秸秆腐熟还田技术。2024年,培育黔南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经营主体123家,全州共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培训72期、13686人次、开展宣传活动42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8119余份。

7.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有效推进。建成以生猪、家禽为重点,兼顾其他畜禽,涵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多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日处理能力40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印发《黔南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运行机制实施方案》,对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处理机制、补助机制、信息化管理等相关内容进行规范。配套印发《黔南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运行机制实施方案操作细则》《黔南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常态化监管制度》及州级地方标准《病死畜禽及病害畜禽产品收运贮技术规范》,全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逐步完善。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全州集中无害化处理养殖环节病死猪38351头。通过“集中处理为主、自行处理为补充”相结合的方式,全州病死畜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8.渔业水产工作扎实推进。印发《关于〈贵州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意见工作方案〉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黔南州“中国渔政亮剑 2024”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方案》《黔南州长江流域交界水域联合交叉巡航检查行动方案》等文件,对禁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压紧压实各部门责任,推动工作有力开展。全年累计组织开展了4次联席会议暨联合执法行动(每季度1次),州本级开展14次暗访巡查,不断加强长江流域非法捕捞违法行为线索排查和持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确保长江流域禁渔工作持续稳定。出动执法人员3285人次,检查渔港码头、市场、渔船等主体1167个,查办违规违法案件74件,处罚6.33万元,清理违规网具1022张,持续有力维护禁渔工作稳定。积极推进尾水治理,制定印发《2024年黔南州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养殖尾水排查整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31.6万元,州级统筹投入12万元,支持打造5个尾水治理示范点,加大人工湿地生态处理、“三池两坝”生态处理等技术模式推广应用,确保养殖尾水经处理后排放。大力发展绿色养殖,印发《黔南州2024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鼓励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增殖渔业、设施渔业及冷水鱼产业等绿色生态养殖,开展“稻+虾”“稻+蛙”等试点示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300余万元,统筹资金近1500万元,打造省级稻渔综合种养万元示范基地6个,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整县推进单产提升行动6000亩,推广“稻+”产业36.9万亩。

9.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凸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整体向好转变。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域建设和美乡村。农村厕所革命取得积极进展,落实财政资金422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208万元、省级资金2018万元)支持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建立健全改厕问题反映和督促整改机制,干部“背厕上门”持续宣传培训调动农民改厕积极性、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2024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户厕14111户(其中,新建9780户、改建4331户)。

10.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有序推进。全州累计办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申请6988份、受益农户3370户、补贴机具6988台、涉及补贴资金1614.7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助力乡村振兴。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兴农的路子,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增强抓好农业环保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一如既往地把推进农业生态环保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严格落实“管行业就要管环保”的要求,定期召开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等,传达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分析研判工作存在问题和困难,研究部署农业领域生态环保工作。

(二)坚持环保养殖,推动养殖业健康发展。强化养殖设施配套,提升粪污综合利用。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原则,督促畜禽养殖场建设完善堆沤肥、粪污密闭贮存等设施,做到防渗、防雨、防溢流,做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设施的提档升级,切实减少粪污外溢。同时鼓励养殖场(户)采用干清粪、水泡粪等节水型清粪方式,逐步淘汰全程水冲粪清粪方式,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全部收集还田利用、固体粪便有机肥利用、异位发酵床、粪便垫料回用、养殖粪污深度开发利用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引导规模畜禽养殖企业配套建设生物有机肥处理厂,持续巩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果。督促指导渔业养殖企业逐步落实和改善养殖尾水处理设施设备,切实做到尾水处理后排放。

(三)坚持绿色种植,厚植绿色生态底色。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将农药化肥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等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内容,提升群众环保种植意识。加大农膜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双降农膜。持续开展低积累品种筛选,加强已筛选出品种的异地验证工作,在全州范围内广泛推广低积累品种。对历年来持续超标区域,引导开展烤烟、牧草等非食用农产品种植。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加快农机农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新型收割农机、秸秆综合利用设备的技术更新和设备升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大秸秆利用企业培育力度,重点扶持本地秸秆利用企业,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就地消化和利用。

(四)加强过程管控,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面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对于短期能整改的问题,压实整改责任,把握关键环节,坚持整改工作标准,加强过程管控,保证整改质量。对于需长期整改的问题,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以实实在在地整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督促调度,守牢生态环保底线。盯紧盯实指标任务,加强对任务目标指标的调度和分析研判。对已经完成的任务目标指标,持续跟进,巩固成果;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强化措施,及时督办,确保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不定期对各县(市)畜禽粪污、农膜回收、人居环境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工作开展督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六)强化环保宣传,增强绿色发展意识。持续加强农业绿色发展及污染治理等相关技术宣传培训,增强养殖场主、生产企业等主体意识,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营造“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